<
近日,我院传染科与器官移植/肝胆外科及介入治疗科精诚合作,成功救治了一名严重免疫抑制状态下移植肝多发脓肿,感染性休克的年轻患者。
肝移植手术对于肝衰竭患者来说是来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但年仅三十岁的肝移植患者小M,由于没有精心呵护宝贵的移植肝,再次让自己命悬一线。
小M因酒精性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进行肝移植手术已经一年多,术后以他克莫司为基础规范抗排斥治疗。今年4月,他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大量饮酒后呕吐,随即出现上腹痛,体温升高至40摄氏度,伴有寒战,这时候的他开始后悔起自己的行为,但为时已晚,医院时,已经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少尿等休克表现,CT提示肝脏多发脓肿,为求系统诊治收入我院传染科。
移植肝多发脓肿(白色箭头)
入院时的小M存在感染性休克,脓*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样一个休克的状态对于多发脓肿的移植肝脏可谓雪上加霜。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作为一个长期抗排斥治疗的移植术后患者,存在严重的免疫抑制状态,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极高。医院创建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负责人章志丹教授细致评估,兼顾患者的感染及免疫状态,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张芳晓主治医每天在患者的床头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但对于这样一个体积较大并且多发的脓肿,充分引流也是刻不容缓。
介入治疗科牛猛副教授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为患者进行了肝脓肿的穿刺置管术,引出大量*血性脓液,术后第二日,患者体温开始逐渐下降至正常,各项指标也在缓慢恢复中。引出脓液的病原宏基因检测为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与患者的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但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对于抗排斥药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影响较大,如何兼顾抗感染治疗与避免移植肝排斥又成为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章志丹教授和器官移植/肝胆外科程颖教授通力合作,共同为患者“量身定制”了抗排斥和抗感染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及感染指标,力求达到免疫和炎症的平衡。
脓肿处穿刺置管及抽取的脓液
治疗中多个“走钢丝”般的瞬间,小M均无从得知,随着指标一天天好转,他的脸上也慢慢出现了笑容。在这背后,是传染科、器官移植/肝胆外科、介入治疗科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保住了宝贵的移植肝脏,挽救了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