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单位组织了全员体检,一周后,大家都拿到了体检报告。
但是,王先生看到结果,内心却有些慌张,因为他的报告里显示他有肾囊肿。
虽然他本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但看见体检结果他还是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囊肿是不是就是肿瘤?自己是不是得癌症了?是不是活不久了?带着疑问,王先生医院挂了普通外科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医院,医生给王先生做了肝脏B超,结果显示他的肾囊肿大小为2厘米,囊肿边界清晰,呈规则的椭圆形,且血液结果并无异常。
医生询问王先生是否有腹痛腹胀,小便不通畅的情况,他说自己没有任何症状,要不是这次体检,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肾囊肿。
医生告诉他,不需要紧张,因为他的囊肿并不大,没有对身体造成影响,所以也不用进行相关治疗,只需要回家多观察,医院做一次B超,观察囊肿是否长大。但是,如果有腹痛腹胀和小便不通畅的症状时,医院检查。
那么,王先生的肾脏都出现囊肿了,为什么医生不采取治疗措施呢?要想弄清楚这其中的缘由,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囊肿?什么是肿瘤?
囊肿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水泡,它里面的物质是液体的。大多数的囊肿都是良性的,它可以在身体的表面,也可以长在体内的某个器官上,而且囊肿的表面光滑,所以很少会和其他组织发生黏连;体积较小的囊肿只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即可,只有体积较大影响到其他身体机能才需要手术切除。
而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一个肿块,肿块基本都是实心的;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我们主要通过病理诊断来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肿瘤常常会与周围的一些组织粘连,而且良性肿瘤如果处于一些特殊的位置,或者影响了身体的其他机能,无论大小都需要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则需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来治疗,甚至还会在手术后转移、复发。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肾囊肿和肝囊肿是怎么回事?
1.肾囊肿
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
随着B超技术和CT技术的普遍应用,诊断为肾囊肿的人越来越多。50岁以上的人群,有大约三分之一被发现体内有大小不一样的肾囊肿。
研究发现,肾囊肿的发展速度很慢,大部分囊肿的平均直径都在5毫米到10毫米左右,对肾脏和周围组织没有影响,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出现,只需要在6个月或者一年按时做B超检查,观察肾囊肿是否增大。
只有在肾囊肿的直径大于等于5厘米,或者有相关症状,比如腹痛、排便不畅等症状时,说明囊肿已经压迫到周围组织,则需要就医,对症治疗。
虽然目前肾囊肿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囊肿的形成与年龄、肥胖、吸烟、高盐饮食、高血压等有关。
2.肝囊肿
肝囊肿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是由于先天性的肝胆管发育不好,形成了肝囊肿;一种是由于后天因素,比如肝脏受到损伤或者发生了炎症,形成了肝囊肿。
当肝囊肿的大小不超过5厘米,且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只需要每隔3个月或者半年进行肝脏B超,对比一下囊肿有没有变大。
但是如果肝囊肿超过了5厘米,并且有右上腹腹部不舒服、腹胀、腹痛,而且临床检查发现肝脏变大或腹部有包块,甚至囊肿破裂引发了感染时,就必须进行相关治疗。
在肝囊肿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需要我们警惕,叫做寄生虫性肝囊肿。
主要是因为患者不小心吃下了含有绦虫卵的食物,虫卵会在人体的肠道中进行繁殖,进而侵犯到肝脏,虫卵在肝脏中慢慢长大就会形成寄生虫性肝囊肿。
此类肝囊肿对肝脏会有损伤,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临床上对这类肝囊肿的治疗以预防为主,远离含有虫卵的食物和水源。
如果不幸感染上,囊肿体积较小时,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作用不明显或者囊肿体积较大,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囊肿都只需要观察,不必治疗。
当这三个地方出现囊肿时,就必须要小心了
1)胰腺
胰腺是人体中不起眼的一个小器官,别看它小,在人体中却是主管内外分泌系统的“大总管”,一旦我们的胰腺出现问题,那整个身体都要跟着受累。
胰腺囊肿分为真性囊肿、假性囊肿、囊肿性肿瘤。真性囊肿很少见,一般是由于先天原因导致的,且大约50%-80%的病人并无临床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的。
如果患者没有什么症状,且囊肿大小无变化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定期进行B超检查来观察囊肿大小即可。
假性囊肿通常是因为胰腺发炎或者受到外伤后引起的囊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肚子疼,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由于囊肿压迫的位置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囊肿压迫到幽门,可导致幽门梗阻;
压迫到胆总管会引起阻塞性*疸;压迫到十二指肠可能会引起高位肠梗阻等症状,而且此类病人在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大多数人在上腹部会触摸到球状的包块,可以轻微的移动,按压时会有疼痛感。
当假性囊肿处于早期,且肿块较小,特别是直径小于5厘米时,可以对患者采取禁止进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措施。
手术其实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根据囊肿的位置、性质、大小来决定手术方式。
胰腺囊肿肿瘤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