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常出现“钙化”字样,很多人不懂这是啥意思,是危险的提示,还是可以放任不管。本文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钙化”不是疾病名称,而是疾病引起的一种体征
钙化可以是钙磷代谢失调,引起血液中的钙明显升高,从而使得钙沉积在正常组织内;也可以是组织感染后发生了坏死或即将发生坏死而形成钙化,这在临床中更常见;还有可能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钙质在坏死的组织中沉积,有助于让病变局限并趋于稳定,是病变趋于稳定的一种良性表现。钙化可以出现在人体各个部位,尤其是甲状腺、乳腺、肺部、子宫等部位。可引起钙化的疾病也很多,良性及恶性疾病都有。
二、常见的良性钙化包括肝脏内、肺内和前列腺内的钙化
比如,肺结核的痊愈,除了患者身上的不适表现消失外,通过肺部影像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部病灶被完全吸收或者钙化。简单来说,肺结核钙化意味着肺结核已经趋于治愈,后期也不需要再进行治疗了。
大部分体检发现的肝内钙化属于良性,长期来看趋于稳定,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更不需要手术切除。肝脏内钙化多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多形成于这些疾病的稳定期和愈合期,最多见的是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或者寄生虫感染、慢性肝炎。
此外,肝内胆管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引起钙化。总之,钙化若是出现于疾病恢复后,则象征着疾病趋于稳定。
三、钙化若出现于某些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则是疾病警告
判断钙化无法单纯地用好坏来评判,需要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体检报告中如果出现下列器官钙化报告,必须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排查。
1.甲状腺钙化恶性程度大
甲状腺疾病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只要能影响甲状腺细胞的代谢状态,都有可能引发钙化。钙化现象常与甲状腺结节一同出现,尽管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需要处理,但存在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则务必要引起重视,积极处理。
这是因为,当甲状腺结节伴随着一些特征性的钙化表现时,高度提示存在恶化的风险,微小的、针状、沙粒样钙化,常常提示恶化概率很大;而在粗大钙化及环形钙化中,也有不低的恶性概率。因此,务必要重视甲状腺钙化,积极治疗,必要时要做穿刺检查来具体判断情况。
2.乳腺钙化也存在恶性钙化的风险
检查乳腺钙化最有效的方式是乳腺X光摄影,而非乳腺超声。所以,体检时不要觉得只做乳腺超声就可以,对于年龄在40以上、乳腺癌风险较高的女性,最好两者都做,这样不容易漏掉乳腺钙化的早期前兆。
乳腺的钙化征象存在良恶之分,一般认为,分散、粗大的乳腺钙化,往往提示良性概率大,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炎或乳腺导管扩张导致的。而当乳腺中发现细小而密集的钙化灶时,尤其是单位面积内存在七至八个钙化点时,需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风险。
3.血管钙化提示动脉硬化
肺部CT扫描可以看到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上的钙化,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则可以检测出颈动脉内膜上的钙化。动脉上的钙化与器官内的钙化意义不同,它提示的是存在动脉硬化。
可引起动脉钙化的原因很多,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血管损伤、冠心病等,都可能引起血管钙化。当出现该部位钙化时,通常可出现以下表现:血管壁僵硬性增加、血栓、斑块破裂等,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问题,致死率高。
如果体检中发现动脉钙化,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如CT、血管造影,以判断其严重程度。如果存在异常,要尽快干预和治疗,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不断增大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