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治病,有时就像福尔摩斯探案。很多时候,复杂的病因隐藏于蛛丝马迹之中,一不小心,线索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医学“福尔摩斯”的“破案秘籍”在于见微知著、询问再三,通过“视、触、叩、听”,在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从被忽略的细节中,为病人找到症结所在。
医院就诊,如果能够遇到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责任心强的“福尔摩斯”为他们明确病因,解除病痛,真的是莫大的幸运。
浙医在线推出“医学神探”探疑案——医学“福尔摩斯”系列报道,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些明察秋毫、心细如发的医学“福尔摩斯”。
今天讲的是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副院长丁元的故事。
眼下正值体检季,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肝囊肿,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告诉你:“定期随访,问题不大”,但有些“肝囊肿”却不能掉以轻心。30岁的小金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以为只是普通的肝囊肿,不料竟是罕见的囊腺瘤,还有恶变风险。
体检查出“肝囊肿”
复查后竟是罕见的囊腺瘤
今年30岁的小金,是个高高的帅小伙,从事时尚媒体工作。去年体检中,医院查出了“肝囊肿”,囊肿有七八厘米大小,当地医生诊断是“肝囊肿”,但由于体积较大,医生医院复查一下。
小金听后,第二天就拿着体检报告单来到浙江大医院肝胆胰外科门诊。接诊的是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副院长丁元。
丁主任看了小金的b超检查结果后发现异常,注意到小金的b超和ct检查显示:肝脏内的囊性肿块信号混杂,回声不透亮。临床经验丰富的他马上就意识到:这很可能不是单纯的“肝囊肿”。
“单纯的囊肿结构相对简单,其囊内的主要成分一般是组织液。这种结构在b超下均一且透亮,就像一汪‘清水’;可小金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囊内部分区域是有血液流进去的‘实体组织’,这显然和肝囊肿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符。”丁主任介绍。
丁主任和影像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小金肝脏的肿物是较为罕见的肝囊腺瘤。“腺瘤其实是肝脏里的腺体细胞异常增生,作为一种实质组织,就需要供血。”丁主任说,这也是小金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血流信号的原因所在。
由于肝囊腺瘤有潜在恶变风险,恶变率大约为3%-10%,因此丁主任建议小金及时手术处理。
微创手术精准切除肿瘤
发现及时对生活无影响
得知诊断结果后,小金一时间很难接受,自己年纪轻轻,怎么会和肿瘤扯上关系呢?在丁主任的耐心劝导下,他慢慢调整好了心态,仔细回想,自己平时后背偶尔会有坠胀感,可能就是因为肝囊腺瘤引起的。
小金是从事时尚媒体行业的,职业原因,对外形要求比较高。但是他的囊腺瘤长在肝脏的右后叶,位置藏得很深,暴露困难,手术空间也小。
小金不禁担忧,那么大的肿瘤要切除,如果做开放手术,肯定会留下很大的刀疤!犹豫再三后,他向丁主任提出要求,“能不能不要留下明显的手术刀口?”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尽可能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将肿瘤安全切除!”丁主任向小金承诺并宽慰道。
随后,丁主任利用多学科讨论平台(mdt),将肝胆胰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肝胆内科的大专家齐聚一堂,为小金“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会议中,浙大二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评估了患者的情况,并指示团队通过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为小金摘除肿瘤。
经过三个多小时紧张的手术,小金的肿瘤被顺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和术前多学科团队的判断完全一致:肝脏囊腺瘤,切缘阴性。
“我真的很幸运,囊腺瘤发现得早,在还是良性的时候就切除了。而且还是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少了很多皮肉之苦!”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小金依然难掩激动和感激之情。小金后续恢复很好,不到一周就顺利出院了。上周来复查时,小金说自己一切都正常了,又恢复了以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肝脏的癌变往往没有典型症状
高风险人群建议半年体检一次
“肝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肝囊肿,多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临床中肝囊腺瘤病人其实不多见。”
丁主任介绍,肝囊腺瘤的生长一般比较缓慢,因此一旦发现时,囊肿已经比较大了,像小金就是这样的情况,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偶然一次体检中发现,肿瘤已经有七八厘米大了。
“尽管肝囊腺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恶变几率,一旦发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手术,否则后期一旦恶变会危及生命。”丁主任说,肝脏作为实体器官,内脏神经分布相对较少且定位模糊。这也决定了肝脏上如果长了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患者自我察觉性较低。等到出现肝脏区域疼痛、疲乏无力、腹胀、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对此,丁主任建议,一定要定期做体检。肝脏的专科筛查主要有两个项目,肝胆的b超检查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dc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的指标一般小于20ng/ml,异常凝血酶原一般小于40mau/ml,如果这两个值中有一个持续升高,就要提高警惕。但临床中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并没有升高。因此,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