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是央视的知名主持人,他英俊幽默,主持风格扎实。观众特别喜欢他主持的《越战越勇》、《向幸福出发》等节目。
然而,近来细心的朋友或许已经留意到,杨帆在央视的职务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动。
《越战越勇》的门面节目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版,全新改名为《宝贝第一》,由挑战类节目转变为育儿节目。尽管主持人杨帆依然坚守岗位,但观众普遍感觉新节目的趣味性好像不如以前了。
《向幸福出发》节目一直由杨帆主持,但随着整体“大换血”,新晋美女主持刘心悦接替登场,杨帆的身影再次隐匿。
杨帆经历了些什么,从央视新锐奋斗到如今的知名主持人?岗位的调整又意味着什么呢?
来自铁岭的文艺少年提到东北人时,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戴着狗皮帽,喝着高粱酒的东北大汉,但在当代中国的文艺界,东北爷们也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实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铁岭不仅有赵本山这位大众文化的传播者,还有像杨帆这样可以受到央视青睐的名嘴。
赵本山大爷的童年经历艰难,而杨帆则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因为他的父亲是文工团的文艺兵,母亲则是当地电台的女主播。
杨帆从小就接受到了文艺的熏陶,这不仅让他在童年时期享受到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父母的影响下,杨帆展现出了出色的表演天赋,并在父亲的指导下早年接触了乐器,怀抱成为音乐家的志向。
没错,杨帆的第一个梦想之夜就是成为音乐家。
然而,令杨帆感到极为遗憾的是,那年他参加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音乐院校录取,因此只能听从母亲的建议,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在母亲的引导下,杨帆对广播的基本功练习也相当扎实,可谓技多不压身。
杨帆的外貌条件也十分出色,因此成功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当杨帆刚刚进入广播学院时,并没有打算从事主持人这个行业,因为他更热爱音乐和表演。
然而,随着接触的增多,他逐渐对广播产生了兴趣,觉得成为主持人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杨帆和马咏梅一同主持了新浪伊人风采频道的一个节目,特别是在年的12月,这次合作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进一步巩固了杨帆作为主持人的决心。
年,杨帆大学毕业后,面临着一个新的抉择:是留在北京发展,还是返回老家发展呢?
杨帆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留在北京可能会让他不知道何时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他决定先回老家闯出一番名声,然后再回北京。
杨帆乘风归来,成功踏入了辽宁卫视的岗位。
杨帆的这种抉择是否是正确的呢?
重回北京回到老家后,凭借扎实的基础功底,杨帆成功通过了辽宁卫视的一系列考核,并迅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虽然杨帆是一名刚刚毕业的新人,但他的主持技艺已经相当娴熟,他在舞台上的表现也是无可挑剔的。
杨帆仅在辽宁卫视工作了一年,便被委以重任,担任起了辽宁卫视春晚的主持!
中国电视节目中的春晚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即使是在地方春晚中担任主持人,也代表着极大的信任和考验!
杨帆不负期望,凭借坚实的技能、幽默的口才和富有感染力的主持风格,成功完成了任务,并在一战成名的第二年成功进入央视。
杨帆当初的选择似乎是明智的,然而命运却很快为他安排了一个残酷的戏剧!
杨帆在加入央视不久后,正忙于事业,但身体却突然垮了下来!
杨帆正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享受假期的时候,突然感到腰部异常地疼痛。
一开始,杨帆并未太在意,因为对于像他们这样高强度工作的人来说,身体不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吃点药,休息一下也就会好转。
这次导致杨帆腰部疼痛的原因并非劳累,而是胆管炎所致!
及时发现并治疗胆管炎,实际上并非严重疾病。
因为杨帆之前一直没有把这个问题当一回事,所以当他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医院治疗时已经是晚期了!
胆管炎的晚期相当危险,因为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肝脓肿、肝萎缩等。
这些东西简直让人抓狂!
实际上,杨帆就差点在这件事上丢了性命!
尽管杨帆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但他的病情曾一度十分严重,医院已经给了杨帆的家人一份病危通知书!
即使有家人和女友的陪伴,杨帆也靠着顽强的意志艰难地度过了这场重病,但这段经历也让他备受折磨,导致他隐退数年,直到年才重新开始工作。
杨帆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一直陪伴在身边、不离不弃的女友李枫求婚。
他们两人的恋爱起源于大学校园,杨帆选择回到辽宁与女友息息相关。
夫妻结合之后,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得异常温馨。年二月,他们迎来了女儿的降临。
希望可以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拥有一位愿意与自己共同面对困境,永远不离不弃的妻子,这样的幸福,杨帆可谓实至名归。
当然,男人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但也不能放弃事业。在家庭生活美满的同时,杨帆在职业上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央视名嘴的人生选择虽然那几年病痛给杨帆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可是本着敬业精神,杨帆其实在年的时候就已经尝试恢复工作并再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比如说在年的央视首届网络春晚,就是由杨帆主持的。
年,杨帆再次接过央视春晚倒计时的主持大旗,继续发扬着他的才华。
杨帆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与撒贝宁相提并论的央视名嘴,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登台亮相,这种光芒令人瞩目。
那句古训非常贴切,颇具深意:在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