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赴外院建立ECMO体外循环抢救一名重症感染、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脓毒症休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在ECMO支持下成功转运。
肺脓肿重度ARDS,23岁女孩命悬一线
10余天前,一名23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严重感染导致肺脓肿、肝脓肿和脑脓肿。医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脓气胸、支气管胸膜瘘、脓毒症休克和重度ARDS,血氧进行性下降,经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氧合指数也仅能维持在30-40mmHg。患者病情极其危重,命悬一线。
跨院救援抢夺生机,ECMO团队攻坚克难
当日7:30,医院紧急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系,商请我院对这名危重患者进行接续救治。主任王玮教授、副主任赵洪文教授立即组织科内ECMO团队与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在线即时讨论患者病情。医院紧急救援的应急预案,科室决定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MICU病房进行救治。专家们认真分析了患者的转运风险,考虑到其病情不稳定、氧合极差,常规转运风险非常大,最终决定携带ECMO设备前往,就地建立ECMO后,在ECMO支持下转回我院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团队成员“分兵三路”:王玮教授和赵洪文教授坐镇科室,远程调度,组织抢救人员和设备;侯海佳主治医师、马旭护士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环境考察、参与抢救和物资准备;代冰教授、护士长陆常玲、马江伟主治医师、谭伟呼吸治疗师、李扬护士在科室内准备好ECMO设备、转运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和药品,随后也赶往医院。在陌生的环境下,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团队间高效默契的相互配合,不到30分钟的时间顺利建立ECMO,患者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ECMO运行正常。
转运前设备和药品准备
迅速建立ECMO
ECMO患者的转运是非常复杂并且具有潜在的高风险。患者重度肥胖,挪动困难,转运过程中需要携带ECMO、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负压吸引装置、2个氧气瓶和2个闭式引流桶等多种设备,既需要考虑到患者转运安全还需要兼顾设备合理放置和正常运转。ECMO团队成员严格按照紧急转运预案各司其职,快速有序平稳地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上。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期间数次出现血压或血氧的下降,经过及时调整仪器参数和药物剂量顺利转运回MICU病房。
ECMO下转运
救护车转运途中
病情一波三折,步步惊心
刚刚经历了转运的难关,患者到达病房后再次出现了快速心律失常(心率次/分)、血压、血氧进行性下降,赵洪文教授立即组织抢救。紧急行床头胸片后发现患者右侧胸腔引流不畅导致气胸加重,侯海佳主治医师立即重新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排气;针对患者不稳定的快速心律失常,代冰教授立即行同步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针对患者可疑右下肺胸膜瘘所致的交通性气胸以及大量痰液阻塞所导致潮气量仅数十毫升的危急情况,封辰叶主治医师进行床旁气管镜对气道分泌物廓清和右下肺的临时气囊封堵;心脏外科副主任师恩祎教授及其团队也紧急赶来,为一旦要更换V-A-VECMO保驾护航。所幸,经过上述措施以及快速液体复苏、ECMO和呼吸机参数优化调整,患者氧合较前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逐渐稳定。
紧急胸腔置管缓解气胸
床旁同步电复律纠正心律失常
心脏外科副主任师恩祎教授团队会诊指导治疗
院际ECMO转运
ECMO体外膜氧合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动力装置(离心泵)将静脉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过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功能,可部分替代肺和心脏的功能,临床越来越多用于严重呼吸衰竭和难治性心衰患者,为原发病诊治及自身心肺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周密的计划,严格专业训练的人员和丰富的转运经验是ECMO安全转运的必要条件,因此,ECMO最好在不仅拥有丰富ECMO专业知识,而且拥有广泛急性呼吸衰竭管理经验的ECMO中心进行。
目前,ECMO技术是一项高精尖技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需求,对于过去认为病情危重而不能转运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由经验丰富的ECMO团队主导,医院建立ECMO,快速稳定的创造转运条件,在ECMO运行期间转运是一种有迫切需求并且较为安全的救治方式。
ECMO支持下极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医院高质量发展理念,医院紧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