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印象中
外科主任大都是男医生
医院外二科
带头人却是一位来自*的女医生
她有着深厚的手术临床积累,又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全国知名外科专家彭淑牖,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一并拿下胰腺、肝脏、胆管癌手术的女外科主任。
柳咏
医院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常州市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肝胆胰学组委员,常州市抗癌学会委员。
已完成腹部外科和消化道肿瘤手术数千台,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SCI7篇。申报并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
从医30年,柳咏不仅追求精湛的手术技艺,更是把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作为追求目标之一,以“永远在应考”的心态书写医者初心。外科女主任
几年前
一位年过花甲的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急需切除胰头肿块。家人带他从医院,特意找到了柳咏。
老医院先后做过胆囊、肝脓肿、远端胃癌根治术和胆中管查,在柳咏这里已是第五刀,而且是腹部最大的手术。
在手术台上,柳咏剖开患者早已满是疤痕的腹部,发现腹腔消化道已经改建,组织解剖结构也被破坏掉了,解剖层次不在原位,且已发生粘连......但她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
在手术室站了近10个小时后,柳咏终于完成了整台手术,比常规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花了六七个小时,病人术后顺利出院。
柳咏曾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师从著名外科专家、有“站在西医外科手术前沿的中国人”之称的彭淑牖教授。在肝胆外科,曾有祝学光等“五朵金花”引人瞩目。随着老一代肝胆外科女专家的离去和退出一线,能一并拿下胰腺、肝脏、胆管癌手术的女主任,在全国也已屈指可数了。柳咏正是其中之一。
永远在应考
医院从医多年,其实,柳咏来自*,是内地支边青年的后代。她的儿时理想并不是做医生,而是当一名像电影里那样的外交官。不过她小时候身体不怎么好,父母希望她以后从医。加之中学时期数理化成绩不错,后来柳咏便选择了医学之路。
大学毕业后,柳咏进入*医院。当时,这里的许多医院、二医大等,造诣深厚、医术高超。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柳咏在普外科成长得很快。
为了夯实外科基础,柳咏常常围着病房、手术台36小时连轴转。有时科里的男医生们出去聚餐,作为唯一一名女医生,医院处理急诊和病房的事情。
31岁时,柳咏已经成为一名较为成熟的二线医生,开始独立带组了。
柳咏一直有着强烈的学习意识。医院工作几年后,她又攻读了硕士学位,成为普外科的第一个研究生。读研期间,她还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
后来,医院改建、普外科扩容,柳咏又远赴浙江大学医学院进修,并在那里考取了博士,拜入彭淑牖教授门下。
彭教授的课深受欢迎,柳咏常常要和医学院本院的博士“抢着”上课,此外,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病房里。柳咏的努力获得了认可,年“非典”期间,医院的人手不够用,临床科主任打破了“进修医生不准独立值班”的规矩,让柳咏担当了二线值班任务。
有一次
彭淑牖教授带领大家完成了一例肝移植手术,在取出病肝后,便独自一人开始了标记工作,肝门位置、病变部位、病变比例一一标出,然后开始解剖。那时彭淑牖已年逾古稀,而且早有了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神刀”的美誉,谁也想不到,他仍然如此注重细节。
在柳咏印象中,彭教授仍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很多次动手术前,彭淑牖会提前一天到病房看望病人,做充分的沟通。家属送他下楼,彭淑牖也不嫌其啰嗦,在电梯里对家属的问题一一作答。开完刀第二天,彭淑牖又一大早到病房探望。柳咏继承了导师的医者风范,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了良好的沟通。
一位做过胆囊微创手术的患者愈后评价柳咏:“柳主任为人很亲切,术后每天都来询问病情、叮嘱饮食,热心询问术后恢复情况,真的非常认真负责。”
做了几十年医生,柳咏每天都要挤出几个小时用来学习。
从最新的外国腹部外科手术学著作,到已经开过上百遍的某项手术案例,都在她的研习范围。前者涉及最新理念和技术的学习,而后者事关术中多个细节的优化。
在柳咏看来,医学的发展永无止境,而自己面对的病患也总有差异。
同样一种胆囊炎,有的人做几分钟腹腔镜就可以解决,有的人却需要送进ICU病房观察,这背后就是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精益求精的临床造诣。加之现在是老龄化社会,需要手术的病人夹杂症多,外科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还要有广博的各科功底,这便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就像永远的高三学生,永远在准备应考,也要永远去学习。”柳咏说。
医者初心
在柳咏的带领下,医院外科得到了长足发展,外科医生队伍也成长起来。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柳咏带年轻医生却是毫无保留。一些疑难手术,柳咏放手让他们亲身操作,自己则从旁做助手。“在实践中成就他们,责任我来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柳咏已经从医30年。她时常告诫自己和身边同事,永远不要忘记了医者的初心。在承受了很多压力、身处紧张医患关系的今天,在病人面临危机的时刻,医生依然要保持一颗同理心。“你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冰冷的机器,病人有什么需求,他的预期和你的医疗预期能否吻合,这些都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一想。”
医生并非万能,柳咏总是尽力而为。有的病能治,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暂缓治疗,柳咏只能给予充分理解。有的病人动手术有很高生命危险,柳咏会在说明情况后推荐更好的资源。
一次
一位患者找到柳咏做十二指肠手术。但柳咏发现,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病人,体重居然不到七十斤,这很可能意味着患者营养状况极差。这种情况下,一旦开了手术将消化管道吻合,却会因为不易长在一起,而导致易漏和反复出血,非常危险。从患者生命安全角度考虑,柳咏最后推医院跑一趟。
还有的病人,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为了延长患者寿命,柳咏也愿意搏一搏。一位患者因为胆囊炎找到柳咏,他同时患有多年的心脏室壁瘤和附壁血栓。挂水治疗未必能保胆,但如果手术,因为胆与心脏相连,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是一种“禁忌”,但仍有治本可能。看着病人对延长生命的渴求,柳咏不仅详尽解释了不同方案的利弊,而且联合了麻醉师和护理团队,最终顺利实施了手术。
医院外科病人的特点,柳咏把术后康复好、并发症少、存活期长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有不少八十多岁的患者在柳咏的悉心治疗下,不仅解除了病痛、延长了生命,还提高了生活质量。还有许多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扬州、*等地赶到常州来找柳咏就诊。
在业余时间,柳咏是一个没太多爱好的人。除了看看书、回答一些老患者的问题,就是在家做做饭。她喜欢吃家里的饭,也总是亲力亲为。柳咏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过节。从春节、二月二、清明,到中秋、冬至,传统佳节她几乎一个不落下。二月二要剪发,要是理发店人多,柳咏便和家人象征性地剪几根头发;冬至要祭祖……“不一定非得做什么,但要有这种生命的仪式感。”柳咏笑着说。
对于未来,柳咏希望能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外科微创技术和外科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中。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来源:常州市医学会、常州新周刊
编辑:陶燕君
校对:陆人杰、史伟
审核:王燕
投稿邮箱:jkc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