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胃病经验
胃脘部的疼痛是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是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肝炎、胆道蛔虫症、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肝脓肿、肾结石、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胰、肝、胆、胃的癌痛等很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中医又把发生在不同部位的疼痛称作不同的名称。例如:剑突下疼痛拒按者称小结胸;整个上腹部的疼痛称胃脘痛,心痛;疼痛剧烈而上冲,且伴有呕吐蛔虫者称蛔厥;胁下疼痛称胁痛。另外,又对其他症状为主,胃脘疼痛为次的称作其他名称,如呕吐为主者称呕吐,*疸为主者称*疸,有肿块或肝脾肿大者称癥瘕等等。这些名称繁多,统一在一个名称下进行讨论,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但只要掌握中医的特点,掌握中医对疾病的基本分析方法,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分清疾病所处的脏腑部位,寒热虚实阴阳,气血痰食等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处方治疗即可。
有的同志可能提出问题说:“不同的疾病,例如溃疡病、胃下垂、胰腺炎等表现的证候相同,是否可用同一个方剂?”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完全可以。反之,同一疾病表现的证候不同时应用的治疗方法就不同了。现在谈的胃脘部疼痛的辨证和治疗主要是讲不同疾病表现在胃脘痛时的辨证和治疗,至于同一疾病的辨证和治疗问题,以后再谈。
一、胃脘痛的辨证要点
胃脘疼痛大致可以从疼痛的部位,疼痛发生的时间,与冷热的关系,其他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疼痛的部位:剑突下剧烈疼痛,憋胀,无压痛者,属寒;痛胀拒按者,属痰。胃脘剧烈疼痛,满胀而无压痛者,属寒。疼痛剧烈,无满胀,无压痛,或夜间疼痛经常发作,或气候变化时疼痛发作者,属瘀血。痞满疼痛,有压痛,饮水及饮酒后疼痛加重,阴天时闷痛加重者,属痰饮;胃脘疼痛,有明显的压痛,食后疼痛加重者,属实。胃脘部有空虚感,疲乏无力者,属脾虚。饥饿时疼痛,食后疼痛缓解者,属虚。心悸,疲之尤力,劳累后疼痛反复发作者,属气血虚:胸脘痞满,心烦,生气后疼痛发作者,属气滞。吃辛辣食物和吃热药后疼痛加重,属热。胁下疼痛属肝,其中满而隐痛者属气滞。剧烈疼痛,向上冲者,属肝寒。疼痛而满闷,有压痛者,属气滞血瘀或痰实凝结。胁下及腰部均疼痛,劳累时加重者,属肝肾虚。遇冷或吃冷饮食时疼痛者,属实。胁下持续性疼痛,无满胀者,属瘀血。
疼痛发生的时间:过去无病,突然发生剧烈疼痛者,多属寒、实。慢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多属虚寒、瘀血、痰积不化。慢性、反复发作,夜间疼痛者,属瘀血、阴虚。食后疼痛发作者,属食积、痰积。饥饿时疼痛发作,吃少量食物后缓解者,属虚。生气后疼痛发作者,属肝气郁结。手术或其他外伤后。持续疼痛者,属瘀血。一遇冷即发作者,属寒。
其他症状:经常腰困痛者,属肾虚。腰痛胁痛同时出现者,属肝肾虚。腹部悸动,疲乏无力,肩背沉重者,属气血俱虚。疲乏无力,下肢轻度浮肿,气短者,属气虚清阳不升。胸胁满闷,全身窜痛,心烦,头晕者,属肝气郁结。胃脘疼痛,痛则腰痛者,属脾肾阳虚。胃脘疼痛,痛则冲胁肋、肩背者,属肝寒、肝经实热。胃脘、脐部均痛者,属脾肾虚寒。胁下痛,痛彻少腹者,属肝,其中痛彻少腹睾丸,尿*赤者,属肝、小肠、膀胱之湿热;痛彻少腹、腰者,属肝.肾虚;痛则胸满闷,气短者,属肝气、寒痰凝滞。经常夜间口干者,属阴虚、瘀血。有肿物而硬者,属瘀血;较软者,属痰积、食积.大便秘结者,属实;大便经常稀溏者,属脾虚;大便经常有粘液夹杂,属痰积;大便为黑色者,为瘀血。
面色变化:面色白如冷状者,属寒。面带愁容而紧者,属肝郁痰滞。面色萎*,五心烦热者,属血虚。面色萎*,而兼淡白者,多属脾虚。面如苍*者,多属湿热。面色发青者,属瘀血。面色黑者,属肾虚。眼圈黑者,男子属肾虚,女子属血虚气滞。
舌苔舌质:舌苔薄白者,多属寒;舌苔薄*者,多属热、上热下寒;舌苔*腻,多属痰热、食积、湿热;舌苔*厚干燥者,多属实热;舌苔白或*而中心无苔者,属胃阴虚。舌苔水润者,为寒痰。舌苔黑者,属肾虚。舌质红者,属热。舌质嫩打者.属阴虚。舌紫兰或有瘀斑者,属瘀血。
脉象:常见的有沉、迟、数、虚、滑、涩、大、微、紧、缓、弦、濡、弱、细、结等。其中最常见的有沉、滑、弦、濡、迟等几种。其中沉脉主气郁。迟脉主寒。数脉主热。滑脉主瘀积、食积、脾胃湿热,实热。虚脉主气血俱虚。涩脉主寒凝气滞、血瘀。大脉主气虚,气血虚衰,气阴两虚。紧脉主寒痛:缓脉主脾湿不化、脾虚。弦脉主肝郁、诸痛、寒。若左弦而左缓者主脾虚木乘,左弦右不弦者主肝经自病。濡脉主脾虚、湿盛。弱脉主气血不足。结脉主阴盛气结,气壅痰滞。另外,尺脉大者主肾虚,尺脉甚小者亦主肾虚。寸脉沉,关脉滑者主中焦痰湿郁滞。
1.辨证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若遇见自述症状、面色、舌苔舌质、脉象都能统一起来,就比较容易诊断。若遇见症状、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相反则很难措手,此时就需要结合病史去考虑。不过一般说来舌苔、舌质、面色、脉象常常反映的是本质的东西。例如:患者主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饥饿时胃脘疼痛,甚至有的说是胃下垂者,可是应用补中益气汤等都一直无效,这吋若能结合脸色、脉象常能查出真实情况,若面色呈忧郁状,脉弦滑,且腹有压痛,则是肝气郁结,痰实不化所致。对于症状叙述是实,而舌、面色、脉象表现虚象者,诊断的方法与上面所谈者基本相同。
2.对虚实寒热夹杂证的处理问题这也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例如:胃脘剧烈疼痛,反复发作,食欲不振,舌苔*,口苦,大便干等均是实热的表现,但应用攻下的方法疼痛不但小减,反而加重,这时必须结合面色、脉象,若脉弦紧者,是寒实证,而不是实热,此时应子温下法。有的叙述完全是虚寒址,而应用温补又无效,此时应多考虑实的一面。总之,辨证吋必须注意一般中的特殊和特殊中的一般,然后再进行处理。处理时一定要结合面色、舌、脉、症状的整个情况,决不可一听症状就下结论。
3.一定要亲自检查,不可一听主诉即下结论例如:有的主诉胃脘疼痛,饥饿时加重等脾胃虚寒者,但应用健脾温中的药物又不见效,此时医者必须亲自检查,胃脘有没有压痛。若有压痛即为虚中夹实,应在温补中配合消导。这种情况若不亲自检查,常常误过良机。
4.要注意情况的不断变化经常遇见这样一种情况,胃脘疼痛经过用温中健脾的药物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但应用一个阶段后,效果越来越差,后来再用此类方剂不但无效反而加重,这是由于这种疾病是由很多原因形成。开始这一个原因占据主导地位,另一原因占次要地位,经过治疗一个阶段后,主要和次要的原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时若还应用原来的方法,必定要碰钉子,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处理。
二、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胃脘痛的治疗可以从剑突下、胃脘、胁下等三部分来叙述。
1.剑突下部中医书中一般称为正在心下。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1)剑突下腹痛,食后不适加重,有明显的压痛,口苦口千,舌苔白或*腻,脉滑等痰热阻滞者,化痰散结,小陷胸汤加味:瓜蒌30克,半夏9克,*连9克(无*连改用*芩9克),枳实9克.
(2)剑突下胀痛,时而胸痛,心悸,舌苔薄白,脉弦涩或兼结象等脾阳虚,痰湿不化者.温通阳气,化痰散结,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枳实9克,薤白9克,桂枝9克,半夏9克,白芍9克,陈皮9克,瓜蒌15克。
(3)剑突下疼痛,胸胁下半部亦胀痛。口不干,手指冷,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心脾虚寒者,温中散寒,枳实理中汤:枳实9克,*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附子9克,肉桂9克。
食后胀痛加重,有压痛等寒实结滞者,加大*4.5克,厚朴9克。
2.胃脘部疼痛常见的有脾胃虚寒,瘀血阻滞,胃阴不足.寒邪直中,寒滞不化,食滞不化,痰食阻滞,肝胃不和等几种情况。
(1)寒邪直中:多见于急性腹痛。天气寒冷,又吃冷食,突然剛烈腹痛,拒按,手足冷,脉沉迟或弦紧等寒邪人中,饮食停滞者,温中攻下,用中成药“一把抓”,一次1袋。或用大*附子细辛汤加味:大*3克,细辛3克,附子9克,干姜9克,川椒9克。并配合灸中脘、神阙,针足三里、中脘、梁门,不效配刺十二井穴。
夏季饮食不当,内受寒湿,突然剧烈疼痛,呕吐泄泻,舌苔白。脉弦紧或沉伏等寒暑之证者。温中化暑。射雄丸,一次1包,或紫金锭,一次2块,研化服。曲泽、委中放血,或十宣放血。
吃冷食或着凉后,突然胃脘及脐腹部剧烈疼痛,腹泻或不泄泻,喜按,脉弦紧或沉迟。脾胃虚寒者,温中散寒。附子理中汤:附子9克,干姜9克,*参9克,白术9克,甘草9克;不泄泻,而有暖气或轻微呕吐者,丁蔻理中汤。
(2)脾胃虚寒:多见于慢性的胃脘疼痛。
这类证候总的特点是慢性持久发作性的胃脘疼痛,秋冬天气变冷后发作较频繁,遇冷或吃冷食后疼痛发作,其中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①胃脘冷痛,痞满,手足冷,脉沉迟或弦紧等脾胃虚寒肴,温中健脾,附桂理中汤:附子9克,肉桂9克,*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嗳气,胃脘满胀较重首,加丁香9克,砂仁9克,木香9克,陈皮9克;有烧心.泛酸等嘈杂证者,加吴萸9克,川椒9克。
②胃脘疼痛,饥饿时发作,少吃东西后好转,吃冷食后往往疼痛加重,肩背沉重,下肢偶有轻度浮肿或无浮肿,手心热而肢冷,舌苔白或薄*,脉弦涩不调或右脉弦左脉沉,右尺大于左等脾胃虚寒,而木邪乘土者,健脾温中而抑木,*芪建中汤加味:*芪15克,白芍15克,桂枝9克,生姜3片,大枣7个。当归9克。
若夜间疼痛经常发作者,加丹参15克,灵脂9克,蒲*9克;兼胀满者,加檀香9克,砂仁9克;胃脘满胀,有轻微压痛,大便干者,加瓜蒌30克。
③胃脘冷痛,反复发作,饥饿或劳累或思考问题过久疼痛往往发作,疲乏无力,心悸,气短,怯冷,夜间五心烦热,手足时冷,口干,面色萎*,脉沉细弦等脾胃虚寒,气血俱虚者,益气养血,健脾温中,十四味建中汤:*芪15克,*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9克,生地9克,附子9克,半夏9克,麦冬9克,肉苁蓉15克,生姜3片,大枣3个。
(3)痰血阻滞:这类证候的主要特点是固定不变的疼痛,夜间疼痛,除其他证候中兼有瘀血者外,以瘀血为主者,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夜间疼痛,无痞满及嘈杂感,舌苔白,脉沉涩或弦涩不调等瘀血兼寒者,活血散寒,少腹逐瘀汤:小茴香9克,干姜9克,元胡9克,灵脂9克,没药9克,川芎9克,蒲*9克,当归9克,官桂9克,赤芍9克。
②夜间疼痛,脘痞,口干,舌质微红,脉弦等瘀血兼热者,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9克,砂仁9克。
(4)寒热结滞:本类证候的特点是腹胀痛,有明显压痛,舌苔白,脉弦紧或沉迟结等,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胃脘剧烈疼痛,拒按,食后疼痛加重,口不干,舌苔白或薄*而润,脉弦紧等寒实结滞者,散寒温中导滞,大*附子汤加味:大*9克,附子3克,细辛3克,干姜3克,枳实3克,厚朴3克。
②胃脘疼痛较久,大便时干时稀,满胀拒按,手冷,舌苔.白,脉沉紧或沉等脾胃虚寒为本,寒实结滞为标者,健脾温中以培本,消导攻下以祛其实,附子理中汤合小承气汤:附子9克,干姜9克,*参9克,白术9克,甘草9克,枳实9克,厚朴9克,大*4.5克。
(5)痰饮阻滞:本类证候的特点是胃脘痞满,饮食后痞满疼痛加重,或呕吐痰涎。常见的有五种情况:
①胃脘疼痛,痞满,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濡缓等脾虚为主者,健脾化痰,香砂六君子汤:木香9克,陈皮9克,砂仁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9克,*参9克,白术9克。
若吐痰者,加苏子9克,莱菔子9克,杏仁9克。
②胃脘疼痛,反复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粘涎,面色呈黧黑状,或比较消瘦,大便秘结,舌苔白,脉弦大等气阴两虚,痰滞不化者,大半夏汤:半夏15克,人参9克,蜂蜜30一60克,生姜9克。
舌质红,手心热者加麦冬12克。
③胃脘胀痛,饮水后胀痛加重,小便少时痞满较重,小便多吋痞满较轻,舌苔白,脉弦滑等寒饮不化者,燥湿化饮,胃苓汤加减:苍术9克,白术9克,肉桂9克,泽泻9克,猪苓9克,茯苓9克,陈皮9克,厚朴9克,甘草6克。
④胃脘胀痛,食后腹痛加重,食欲不振,口粘不爽,舌苔白,脉弦滑等痰湿较盛者,燥湿化痰,乎胃散加味: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焦三仙各9克,莱菔子9克。
若咳嗽吐痰者,加苏子9克,杏仁9克;口干苦,舌苔*腻者,加*连6克,有压痛者加大*3克,干姜1.5克。
⑤胃脘胀痛,呕吐粘涎,大便干,口干,腰困痛,舌苔白或薄*,脉弦滑而大等痰滞不化,气阴两虚者,金水六君煎加减: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9克,生地9克,当归9克:生姜9克,*参9克,蜂蜜30克。
(6)脾胃阴虚:本类证候的主要特点是胃脘疼痛,夜间口渴,舌质嫩红或白苔,中间无苔。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胃脘疼痛有灼热感,夜间口渴,舌苔净或苔薄白,舌质嫩红,脉沉弦细等胃阴不足者,滋养胃阴,一贯煎加减:生地15克,沙参9克,枸杞9克,麦冬9克,白芍9克,丹参15克,川楝子9克。
②胃脘疼痛,呕吐时作,夜间口渴,舌苔净或薄白,脉弦滑等阴虛兼痰热者,麦门冬汤加味:麦冬15克,沙参9克:*参9克,半夏9克,白芍9克,生姜9克。
(7)肝气郁结:本类证候的特点是除胃脘胀痛外,并具心烦,胸胁苦满,喜叹气等,临床常见的有四种情况:
①胃脘胀痛,有压痛,食后胃脘胀痛加重,心烦,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口苦,头晕,舌苔白或*腻,脉弦滑等肝胃不和,痰食郁积者,疏肝和胃,燥湿导滞。柴平汤加减:柴胡6克,半夏9克,*芩9克,*参9克,厚朴9克,苍术9克,陈皮9克,干姜1.5克,大*3克,莱菔子9克.
②胃脘疼痛,头晕,心悸,心烦,手心热,舌苔薄白,脉弦等肝脾不和者,疏肝养血助脾,逍遥散加味:柴胡9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檀香9克,砂仁9克,干姜3克,薄荷3克,丹参15克。
③胃脘及胸胁胀痛,吃冷食及生气后诸证加重,胸满心烦,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沉弦等肝气郁结者,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6克,枳壳9克,白芍9克,桂枝9克,陈皮9克,木香9克,乌药9克,川芎9克,甘草6克。食后胀痛加重者加莱菔子9克。
④胃脘胀痛,胸胁苦满,心烦,口苦,胸胁及全身窜痛,疲乏无力,下肢偶有浮肿,舌苔薄白或薄*,脉虚而弦等中气不足,肝气郁结者,益气补中,疏肝理气,升阳益胃汤加减:苗苠15克,*参9克,白术9克,*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甘草3克,茯苓9克,泽泻9克,防风9克,羌活9克,独活9克,柴胡9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3个。
(8)实滞不化:本类证候的特点是胃脘胀痛不能俯仰,拒按,舌苔*厚,口苦口干,脉滑数或沉实等。临床常见的有四种情况:
①腹胀痛,拒按,舌苔*厚干燥,脉沉实或沉而滑等实热阻滞者,攻下实热,大承气汤加味:枳实12克,厚朴12克,大*12克,莱菔子12克,芒硝9克。
大便干较轻者,去芒硝、大*,加二丑粉6克(冲)。
②腹胀痛,有压痛,食后胀痛加重,大便不畅,舌苔薄*,脉沉滑等痰食阻滞者,木香槟榔丸:木香9克,槟榔9克,青皮9克,陈皮9克,枳壳9克,酒*柏9克,*连9克,三棱9克,莪术9克,酒*3—6克,香附9克。
③腹胀痛剧烈,拒按,舌苔白,或过去不能吃冷食,脉沉弦等寒实结滞者,宜温下祛实。方用:槟榔9克,木香9克,厚朴9克,附子9克,二丑9克,*参6克,枳实9克。
④寒热往来,恶心,心烦,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舌苔*,脉弦等少阳阳明合病,和解攻里,大柴胡汤加减:柴胡9克,半夏9克,大*9克,枳实15克,*芩15克,白芍15克,莱菔子15克,白芥子9克。
(9)脾肾阳虚:胃脘冷痛,腰困腰痛,手足冷,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细等脾肾虚寒者,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9克,干姜9克,肉桂9克,*参9克,白术9克,甘草9克,生地9克,山药9克,肉苁蓉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
(10)寒热夹杂证:本类证候的主要特点是胃脘冷痛,痞满,口苦干等。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①胃脘痞满疼痛,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稀溏或正常,舌苔白或薄*而腻,脉滑等寒热夹杂,热多于寒者,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9克,*连9克,*芩9克,干姜9克,*参9克,甘草6克,枳壳9克,神曲9克。
胃脘有压痛者,开胸顺气丸,一次1丸,或平胃散加减: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6克,焦三仙各9克,莱菔子9克,干姜1.5克,大*4.5克。
②胃脘疼痛嘈杂,不能吃冷食,食欲差,口苦,苔白,脉弦等寒热夹杂,寒多热少者,*连汤:*连9克,半夏9克,干姜9克,肉桂9克,*参9克,甘草6克。
手足厥冷者,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9克,*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连9克。
胃脘有压痛者,附子理中汤合小承气汤:附子9克,*参9克,白术9克,干姜9克,甘草9克,枳实9克,厚朴9克,大*3克。
③胃脘疼痛,不能吃冷食,口干,夜间口干加重,手冷而手心热等寒热夹杂,苦辛酸法,乌梅丸:乌梅15—30克,细辛4.5克,肉桂9克,附子9克,川椒9克,干姜9克,*连9克,*柏9克,当归9克,*参9克。
3.胁下疼痛常见的有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寒,肝肾阴虚,瘀血阻滞等几种情况:
(1)肝气郁结:本类证候的特点是胸胁苦满窜痛,喜出长气,心烦,胁下满痛,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胁下满痛,心烦,喜出长气,舌苔白,脉沉等肝气郁结者,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枳壳9克,白芍9克,木香9克,川芎9克,乌药9克,香附9克,甘草6克,陈皮12克,山楂12克。脉沉而结者,加桂枝9克。⑨胁下满痛,心烦,心悸,背困,五心烦热,时头晕痛,舌苔薄白,脉沉弦等肝郁血虚者,疏肝养血,逍遥散加减:丹疼9克,栀子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白术9克,茯苓9克,丹参9克,木香6克,生姜3片,薄荷3克。
(2)肝脾虚寒:胁下痛胀,午后满胀加重,不能吃冷食,腰有时酸困,舌苔白或*润,脉弦等肝脾虚寒者,补肝温脾,暖肝煎加减:枸杞子12克,生地9克,当归9克,小茴香3克,肉桂3克,香附6克,巴戟天9克。
(3)肝肾阴虚:本类证候的特点是胁下及胃脘一侧疼痛,腰困,口干,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①腰及胁下疼痛,劳累时加重,口干,手心热,脉弦尺大等肝肾阴虚者,滋养肝肾,一贯煎加减:生地12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棟子9克,乌梅9克,木瓜9克。
②腰及胁下疼痛,食欲不振,胸满,心烦,口苦干,头晕,喜叹气,脉沉弦等肝肾俱虚,气郁化火者,滋补肝肾,疏肝泻火,滋水清肝饮加减:生地15克,山药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栀子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炒枣仁9克,柴胡6克,薄荷3克。
(4)肝胆湿热:本类证候胁下疼痛,*疸,胃脘满胀,食欲不振,口苦干而粘,舌苔*白腻,脉弦滑等。常见的有四种情况:
①胁下剧烈疼痛,胃脘胀痛,有明显压痛,口苦干,寒热往来,恶心,大便秘结或正常,脉弦数等肝胆湿热者,和解攻里,大柴胡汤加减:柴胡9克,半夏12克,枳实15克,白芍15克,木香9克,大*9克。
②肝区疼痛,尿赤*,口苦干,*疸,舌苔*腻,脉弦等肝胆湿热者,清肝利胆祛湿。方用:枳壳15克,茵陈15克,鸡内金15克,郁金15克,瞿麦15克,大*9克,焦楂30克,金钱草60克。
③面色青黑,胁痛,腰背困痛,*疸,舌苔白,脉虚大或弦而尺大等阴阳俱虚,肝胆湿热者,阴阳双补,除湿清热。方用:首乌15克,淫羊藿15克,*精15克,茵陈30克,神曲9克,郁金9克,麦芽9克,枳壳9克。
④午后及夜间低热,五心烦热,胁下疼痛,*疸,舌苔自,中心有剥脱,脉沉细弦等阴虚夹湿热者,滋阴清热,佐以.利湿。方用:青蒿9克,鳖甲9克,生地9克,*柏9克,茵陈15克,玉竹6克,五味子6克,秦艽9克,枳壳9克。
(5)瘀血阻滞:胁下刺痛,夜间发作或夜间加重,脉涩,舌边有瘀斑,常见的有两类情况:
;
①胁下刺痛,夜间或平时均痛,舌苔白,边有瘀斑,脉弦涩不调或见结象等瘀血兼寒者,膈下逐瘀汤:枳壳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9克,乌药9克,元胡9克,川芎9克。当归9克,灵脂9克,红花9克,香附9克,桂枝3克。
②胁下刺痛,有灼热感,口干,五心烦热,舌苔白,边有瘀斑,脉弦涩不调等瘀血兼热者,活血清热。方用:丹参30克,檀香9克,元胡9克,川棟子9克,枳壳9克,生地9克,白芍12克。
长按添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