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阴历五月称为“*月”,古人认为阴阳之气相争在五月,最终由阴气胜出,所以*魅、百*、瘟疫这些阴邪之物也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夏季的气温上升、降雨频繁、空气变得闷热潮湿,人就容易中暑或感到疲倦。各种蚊、蝇、*虫进入繁殖的季节,也容易引起疾病和瘟疫的侵袭。而最近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本土的新增患者感染数又有上升趋势,因此防疫工作仍然不容小觑。
有句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挂上艾草、菖蒲以驱虫辟邪。为了祛除五*,祈求平安健康,“戴香袋儿”这个千年来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其实香囊不光是在端午时佩戴,香囊一年四季都有它的“妙用”。追溯它的起源,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那时候的香囊还不是香囊,是女子用五彩丝线缝制成的“香包”。到了战国时期,佩戴香囊的习惯才开始普及起来,经过千年的发展,香囊也逐渐融入我国传统文化。
香囊能驱邪辟秽、养生健体,又可净化心灵,寄托情思,小小一个香囊却蕴含着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
驱蚊香囊谈到驱蚊,不免要强调中医理念的驱蚊思路。蚊虫喜欢阴盛湿浊之处,这是它们喜欢的生存环境。中医理念下的驱蚊不是释放什么特殊物质来“赶尽杀绝”。因此,有别于市场上评判驱蚊功效的指标——“避蚊胺”,成分天然安全是中医驱蚊最强的“竞争力”,也是从古至今经过了历史的检验。
方中艾叶、丁香、雄*温里扶阳,藿香芳香化湿,甘松、薄荷、冰片理气开窍。这组方不仅温阳有道,更兼具清气化浊的作用。通过佩戴,可以有效改变原来阴盛湿浊的环境。
防疫香囊汉代名医华佗曾将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挂在屋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亦有记载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清朝也有关于胸前佩戴中药香囊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可见,使用香囊来预防疾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深入人心。
那么用香囊来预防疾病的原理是什么?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芳香中药挥发的气味可以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随着气血经脉的循行,传遍全身,可开泄腠理、宣畅肺卫、活血化瘀、平衡阴阳,进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此外,芳香性中药挥发的气体还能有效地化除从口鼻进入的瘟疫之气。
方中藿香、苍术、草果芳香化湿,白芷祛风燥湿,石菖蒲开窍醒脑,紫苏叶行气宽中,贯众能解时邪热结之*。
中药香囊疗法源于中医学“衣冠疗法”,所谓衣冠疗法,是中医外治领域中的一种疗法,是将药物佩戴在衣帽、鞋袜或饰物上,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相关记载。
近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某些具有芳香避秽作用的药物能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具有抑制病*、细菌活性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