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一生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曾经毛主席为他题词“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他总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彭德怀与周恩来相识于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二人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30年代,彭德怀是红3*的*团长,周恩来是红*总*委。彭德怀正是周恩来麾下的一员猛将,为了*和人民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彭德怀在长征时期,对*不离不弃;抗日时期,保家卫国,冲锋陷阵;解放时期,巧用“蘑菇战士”,出奇制胜;抗美援朝,不顾个人安危,横刀立马。
图
彭德怀与周恩来
年,医院逝世,日月换新天。彭老总逝世后,周恩来秘密保护其骨灰盒。年,一个名为“王川”的骨灰盒现世,“王川”正是彭德怀的化名。
彭德怀迟来的追悼会如期举行,骨灰盒也被正式移送八宝山。这一切的背后,揭开了周总理为了保护彭德怀骨灰盒的经过,可谓是用心良苦。
彭德怀与周恩来的生死情谊
年10月,我*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决定进行战略性转移。年1月,中央确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组成的*事指挥小组。同年6月26日,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全*去向等问题。
会议最终确定*中央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直接领导,全*为了避免目标较大,分成多路*在毛儿盖集合,最后向班佑方向进发。
周恩来接连几天精神紧绷,通宵达旦,身体累垮了,在行*的路上发起了高烧。周恩来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坚持在岗位上工作。此时的彭德怀指挥红3*转移,他得知周恩来生病后,料定周恩来肯定会不顾自己的身体,继续工作。
几天下来,行*时间紧迫,周恩来的病情恶化,从最初的感冒发烧转为肝脓肿。周恩来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别说趟河水、走泥泞的草地,就连走平坦的道路都脚底发软。周恩来和毛主席是红*的主心骨,他们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周恩来的身体健康对红*来说是一件大事,大家见周恩来病重,都十分焦急。*中没有治疗的药品不说,之后还有近百里的路要走,根本很难得到休息。彭德怀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分,在商量对策时,彭德怀突然想到了可以“抬”。
图
周恩来
在当时,“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红3*连续转战,战士们已经精疲力尽。部队内部条件十分艰苦,一些坚持不下来的战士都已经受不了离开部队,回老家了。红3*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部分战士走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忍耐不住长征途中的艰辛,很多人就会选择离队回家。
红3*因此人员骤减,彭德怀带领红3*,又担任着为中央殿后的重要任务。*中人手不足,很多辎重都需要人抬,战士们也非常疲惫。为了周总理的安全,彭德怀叫来了刚上任不久的团参谋长肖劲光,交代说道:“抬周副主席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组织好人手,看好担架。如果实在找不出人手,宁可丢掉装备也要将周副主席抬出草地,不得有误。”
肖劲光立马来到迫击炮连抽了十几个人轮流抬担架,大家听说抬的是周副主席都十分积极。陈赓时任干部团团长,自告奋勇,说要当大队长,守护周副主席。陈赓将担架队变成了几个小组,轮流换岗,抬着病重的周恩来向草地走去。
红3*走的是川西北的草地,当地气候恶劣,有时候会连续下几天的大雨。草地十分泥泞,地广人稀,荒无人烟。草地滞水,稍不留意一脚踩进泥地,就很难拔出另一只脚。彭德怀担心周恩来的安危,常常不放心地跟着担架一起走。
周恩来见路本就难走,战士们还要抬自己,于心不忍,也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吵着要下来自己走。彭德怀在旁边劝导,说道:“您现在就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如果出了问题,我们红*就少了一个主事的,安心躺着,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周恩来还是不肯,坚持自己下来走,他说道:“路本来就难走,我自己可以下来走。老彭,你放我下来,我走给你看。不行的话我再躺上来,不再吵你。”彭德怀坚定地说道:“您上次也说没事,医院,医生说您差点累出大病。我不相信您,绝对不行。”
周恩来见没有人放他下来,自己滚了下来,把众人吓了一跳。彭德怀连忙去扶,周恩来摆了摆手,挣扎着想要自己起身,却发现根本没有力气,于是放弃了。彭德怀见状立马将他扶了起来,周恩来终于不再吵着要下来自己走,只是对抬担架的战士们连连道谢,说道:“辛苦你们了。”
图
长征速写画
彭德怀和战士们一道,在队伍中行*,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稍不小心就会走到沼泽中去,被淤泥吞噬,好几次都是战士们把彭德怀拉出来的。遇到危险路段,彭德怀总是在前面,指挥战士们排除困难,让*队平安走过。
彭德怀嘱咐陈赓:“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周恩来,他我就交给你了,不能再出现半点差错,要不然我拿你是问。”陈赓坚定地说道:“请*团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全*经过了六天六夜才走出了草地,周恩来终于熬过了最艰苦的那段路程。
周恩来与彭德怀“唱双簧”
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响彻中国,中国人永远记住了这一天,抗日战争的序幕正式全面拉开。在全国民众的呼声下,国共迎来了第一次合作,共赴国难。同年9月,周恩来受邀商讨战事。
周恩来与彭德怀一起同行,来到了雁门关,见到了国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这一次见面,主要是商议八路*参战事宜,与国民*打配合。
在第二战区司令部,阎锡山拿出了他早就策划好的方案给周恩来与彭德怀过目。阎锡山早有准备,也在周恩来的意料中。周恩来接过方案,仔细看了起来。阎锡山希望八路*能和高桂滋部一起防守平型关,晋绥*六个*的兵力在平型关、沙河等地布阵。
意思非常简单,就是让八路*在明处去打正面,与日*硬碰硬,消耗八路*的力量,保存他们的力量。他们在暗处布阵,以逸待劳。我*作战,几乎很少选择硬碰硬,一般都是以游击为主。
周恩来看出了阎锡山的小算盘,但是他并没着急否决阎锡山的方案,而是进行了一个抽象的赞誉,夸赞阎锡山的智慧。然后又根据八路*的特性,来进行否定,来说明这个方案不适合八路*的打法,没有发挥八路*的特长。
图
阎锡山
周恩来还为阎锡山找了一个“借口”,说是阎司令不了解八路*的特性,这并不能怪谁。紧接着周恩来提出八路*可以在战场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不仅可以发挥八路*的优势,还能更好地配合友*。
彭德怀听完周恩来的话,立马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周恩来一说完,彭德怀接话,为阎锡山作具体阐述,表明友*可以守住平型关与敌人交战,八路*从两侧对敌人形成夹击之势,剿灭敌人。相比之下,彭德怀的作战方案可以使双方减少伤亡,还能最大程度上歼灭敌人。
阎锡山对于彭德怀的方案,找不出破绽,只能同意。阎锡山最初的恶*计划破产。会议结束后,在回去的路上,周恩来高兴地对彭德怀说道:“我们这出双簧戏,效果还不错,都没经过排练,你演得真好啊!”
彭德怀哈哈大笑道:“阎锡山的小算盘可真精,周副总理原先可是登台演过戏的,这场双簧,多亏您带着我。”
年9月21日,战斗打响,友*与*子交战,正是激烈时,提前埋伏好的八路*勇士们从侧面涌过来,对日*的辎重队发起突袭,破坏敌人的重武器。战士们不畏生死,与日*展开肉搏。战斗结束后,我*歼灭敌人1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这一战,打出了八路*的声威。
彭德怀火冒三丈,周恩来冷静处理
我们都知道彭德怀是直性子,脾气火爆,但是却很少会议上发脾气。但是有一次,彭德怀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火冒三丈,拍桌大吼,打断了会议的进程。在会议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年10月6日上午,中央*委在中南海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由周恩来副主席主持,与彭德怀、朱德等人商讨 入朝作战的方案和后勤等一系列问题。
彭德怀指挥所的位置是目前的头等大事,为了安全起见、免遭敌机轰炸,有人提议将指挥所设在鸭绿江北岸,一个比较隐蔽的位置。既保证了安全,与此同时也远离了战场,彭德怀不同意,他提出, 与金日成一起配合作战。
图
彭德怀
年2月24日,中央*委副主席周恩来根据毛主席指示,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人主要是*委各部负责人,一起讨论大*入朝后如何保障物资供应的问题。
会议开始,周恩来首先请彭德怀说明一下 在朝鲜面临的问题,国内想办法解决。到具体问题时, 们在异国他乡忍饥挨饿,医疗用品紧缺。有一些人提出,新中国才刚成立不久,不少机构都是刚建立,许多问题他们很难落实到位。
彭德怀原本就对国内为前线供应的问题心生不满,原本答应会在背后支持的苏联也不愿派出飞机掩护,彭德怀对此更是失望。而这次,彭德怀是回国求助,所以听到有人抱怨有困难,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彭德怀怒拍桌子说道:“在你们心中,什么都是困难的,每天在冰天雪地里打仗的 他们不困难吗?我真的想让你们看看,前线的战士们在吃什么?他们有的明明治疗了就能活过来,可就是没有药。我们武器跟不上,战士们用勇气补上,结果物资又跟不上。战士们有冻死的、饿死的,他们是在为谁打仗?国内就不能克服一下困难吗?”
彭德怀火爆的脾气使会议十分紧张,周恩来极力维持会议,大家还是不欢而散了。彭德怀虽然打断了会议,周恩来却认为彭德怀说的是正确的。国内就算再困难,也不能让前线的战士们没饭吃,没衣服穿。
周恩来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根据前线的困难作了具体的安排:
但凡是国内的部队,轮番去朝鲜作战,把一线的部队替换下来回国休息;
对部队加紧训练,提高战士们现代化作战能力;
将国内刚改建的空*和高射炮部队投入朝鲜北部,保护我方的交通线;
向苏联购买十几个师的武器装备;
征集全国物资支援前线,大城市为 制作罐头食品;
号召全国各行各业增产节约和捐款支援前线。
图
彭德怀(左)与毛主席(右)
彭德怀得到满意的答复离开北京,3月1日,周恩来又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在*委会议上落实相关安排,各项措施迅速部署完毕。3月3日,彭德怀接到了支援前线的具体落实方案的电报。远在朝鲜的彭德怀拿着周恩来发来的电报,对周恩来的效率深感佩服。
周恩来将“农业大学王校长”医院医治
彭德怀将*戎马一生,很早之前身体就发出了预警,在医院检查发现有严重的肠胃病和痔疮。彭总来到朝鲜后,睡眠、饮食都不规律,常年住在寒冷、潮湿的矿洞里。此时的彭总已经50多岁了,指挥百万大*,精神极度集中。
岁月不饶人,彭总的旧病不断发作,经常胃痛,大便出血。年8月,彭总额头左边眉头上方长了一个小肿瘤。医生说可能是肿瘤,彭总一直没有理会,以为就是一个痘痘。到了年,“痘痘”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痛。
前线战士吃紧,美国违背了国际公约,公然在 阵地撒上带病菌的老鼠、跳蚤、蚊虫等活物。彭德怀立即开展了防疫工作,将前线的情况报告给国内,周恩来亲自处理,将国内医学专家和防疫大队调往了朝鲜,控制住了疫情。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工作,彭总的肿瘤越来越严重,医生看后,怀疑是癌,必须立即治疗。几位 副司令也劝说彭总回国治疗,彭总说道:“一个痘痘死不了,我要等李德全(*务院卫生部长)过来,将美国的罪行昭告天下。”
3月19日,中央*委和毛主席连续发电报让彭总回国治疗,周恩来亲自致电彭总:“老彭啊老彭,你的心里有祖国、人民、战士,就是不为自己着想,身体不好怎么指挥打仗?”周恩来找到毛主席,商议派人去接替彭总回来做手术。
图
毛主席
经过商议,毛主席决定派陈赓去朝鲜。陈赓来到朝鲜,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意思带到,希望他可以回国做手术。但是彭总并没有搭话,只是说最近还要和金日成首相商讨*事,手术的事情要拖一拖,最早5月份可以回国。
医生建议,拖一天就会增加一份危险,彭老总应该立马回国治疗,不能等到5月份。周恩来再三发电报催促彭总回国治疗,彭总总是找“借口”推脱。周恩来知道,看来只有组织的命令可以让彭总回国。4月2日,中共中央致信彭总,催促彭总回国不要迟过4月上旬。
4月4日,中央再次催促彭总回国治疗。4月7日,彭总终于离开了朝鲜回国治疗。4月12日,彭总回到了北京。周恩来迅速给彭总安排了一个新身份“农业大学的王校长”,医院治疗。幸好就医还算及时,肿瘤没有癌变。
彭总逝世后,周恩来秘密保护其骨灰盒
年,周总理手里拿了一份彭总的身体检查报告,上面显示彭总得了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周总理知道情况,心中十分不安,为彭总担心。其实,周总理近来的身体也不怎么好,已经确定患上了癌症,他也能感受到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
周总理即使是到了这种情况,心中想到的还是别人,而不是担心自己。他找到了中南海门诊部主任,亲自写批示,让他去总院为彭总治病。4月,专家根据彭总的病情制定了一套手术方案。周总理看后亲自批准手术,手术时间定在了26日。
彭德怀得知要手术,心里是不愿意的,他希望可以见一面周总理。彭德怀医院劝道:“叔叔,您把病治好了再去见周总理和主席。您这个手术方案啊,还是周总理亲自过目批准的。如果您因为不做手术,身体出现了什么情况,周总理肯定会难过。”
彭德怀听完,情绪平静下来,这是周总理亲自定下的手术,这说明周总理还记挂着自己,不能辜负总理的心意,于是彭德怀接受了手术。
图
周恩来
26日,国内著名的癌症专家为彭德怀主刀。可惜的是彭德怀的癌症已经扩散了,还是发现晚了,手术是比较顺利,但彭德怀手术后7个月,年11月29日,终于不堪病魔的折磨离开了。
周总理得知后,伤心欲绝。
成都的一架客机落地,两位解放*同志下机,拿着介绍信请求见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刘兴元,还有两位省委书记李大章和段君毅。人到齐时,解放*开口说道:“我们这次来,是来完成中央秘密交代的任务,内容绝密,不得向外透露。”
解放*拿出了介绍信,表示他们带来了彭德怀的骨灰。组织决定给骨灰盒改名为“王川”,放置四川保管。只需要将这个骨灰盒与群众的骨灰盒放在一起就可以,不用特殊放。中央首长指示:这个骨灰盒未经允许不可移动,不能换盒子,不许任何人碰。如有需要移动,就必须向中央*委请示。
三位书记听后,都感觉这个任务不一般。在那时,能够将彭德怀的骨灰改名换姓妥善保存的人恐怕就只有周总理了。李大章曾经在彭德怀手里待过,没想到昔日令人尊敬的领导已经病故,李大章心情十分复杂,接过骨灰盒后心情又变得沉重。
终于为彭德怀举办了一场迟到的追悼会
“王川”的骨灰盒就一直在成都郊区的一个火葬场存放。
年12月,中央派了两名专员来到四川,四川省委副秘书长张振亚接待。专员来到四川传达中央指示,寻找“王川”的骨灰盒。这次没有人对他进行隐瞒,将所有事情告诉了张振亚,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王川”就是彭德怀元帅。
张振亚十分惊讶,立即派人将两位专员送达了郊区火葬场,成功接到了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彭总的骨灰盒经过妥善安排,与群众在一起待了4年,北京专门派来飞机将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接回去。
图
彭德怀追悼会
到达北京后,专员抱着彭德怀元帅的骨灰盒,还没有下飞机,前来机场迎接彭总回来的人们已经忍不住哭泣。彭德怀的亲属接过骨灰盒,迎接代表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还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大家光明正大地为彭德怀办了一场迟到的追悼会。
现场的同志们大多都是彭总以前的部下,他们站成一排,脱帽,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彭总三鞠躬。幸运的是,时间一晃过去了4年,彭总的骨灰仍然保持完整。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围着彭总的骨灰盒绕场一周,向他告别。
年10月24日,这一年彭总终于要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八宝山。现在人们生活在彭总希望的和平年代中,不少人会来到彭德怀元帅的墓前,献花哀悼英雄。您当年为中国做出的功绩,中国人将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