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邹玉坚
病史:28岁,女性,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伴腹胀,偶有隐痛不适,疼痛程度较轻,伴发热,无寒战,体温测量38度,腹部彩超示“肝实性占位性病变”。
专科检查:剑突下及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
超声提示:肝左叶低回声灶,其内见较丰富条状血流信号。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正常
甲胎蛋白(AFP)<1.3正常
癌胚抗原(CEA)<0.50正常
糖类抗原19-9(CA19-9)13.16正常
糖类抗原(CA)15.6正常
糖类抗原15-3(CA15-3)<0.5正常
CT扫描参数:
设备类型:SIEMENSSOMATOMDefinitionAS
检查序列:上腹部CT轴位螺旋平扫+增强+三维重建
注射方案: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mgI/mL,注射量1.5ml/kg,注射速率3.0ml/s,随后推注2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3.0ml/s
扫描方案:动态增强扫描,在注射碘普罗胺第25秒、65秒、秒后分别作三期动态扫描
MRI扫描参数:
设备类型:SIEMENSSkyra
检查序列:上腹部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注射方案:注射量0.4ml/kg,注射速率3.0ml/s,随后推注20ml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速率3.0ml/s
扫描方案: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钆造影剂后动脉期采用MRcarebolus技术进行监测激发扫描,第60秒、秒后分别作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
CT平扫
CT增强动脉期(CT增强对比剂为碘普罗胺)
CT增强门脉期
CT增强平衡期
MRT2WI
T2WI压脂
平扫T1WI
T1WI压脂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增强平衡期
DWI(上图为b=,下图ADC值为0.8)
肝淋巴瘤
手术记录:
麻醉起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行术区消*铺巾。于脐上及脐周5CM各作一10mm、12mm、12mm戳孔,置入腹腔镜,同时于双侧锁骨中线肋下5cm置入5mm操作孔,探查见腹腔内未见明显积液,腹壁、网膜、肠管、胃、肠系膜、膀胱等未触及结节;肝S4段可见一外长型肿物,大小约8*6*6cm,包膜完整,质稍硬。余肝组织质地可。因肿物与胆囊粘连较近,解剖出胆囊动脉、胆囊管结扎后切断,沿胆囊浆肌层游离切除胆囊。仔细游离肝门部,依次离断并结扎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注意保护第二肝门)。于超声刀距肿瘤内侧沿约2cm正常肝脏组织处切开,遇到肝脏内血管及胆管予行钳夹后切断。因腔镜操作困难,术中沿右肋下作一长约8cm切口,辅助下成功切除肝肿物。术中冰冻结果可见多发炎性细胞,未见癌。于美蓝测试可见肝内胆管通畅,未见胆漏。遂于创面冲洗,止血。置入两橡胶引流管至文氏孔,经5mm戳孔引出。
病理: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考虑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免疫组化:
中等大小异型的淋巴样细胞CD4(优势表达)、CD8、CD3、CD5、CD7、CD45RO、LCA、Vim(+),TIA-1(部分+);红核仁大细胞Vim,CD10(+);CD20、CD79α、PAX-5(少量B细胞+);Bob-1(少量细胞+),Oct-2(个别细胞+),CD68、CD(较多组织细胞+);CD(少量浆细胞+);CK、CK18、CD30、ALK、GranzymeB、CD56、Perforin、CD、S-、CD15、EMA、MPO均(-)。EB病*原位杂交:EBER(-)。
CT:平扫密度稍低,轻度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肿块无明显强化,内见条状血管“漂浮”,以平衡期更为明显,边缘强化稍明显
MRI: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弥散受限,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内有血管“漂浮”,血管无明显狭窄或破坏
超声:提示低回声
形态及位置:单发病灶,病灶位于门静脉旁,边界清晰
肝脓肿:肝脓肿MRI表现为T1WI为不均匀性低信号,急性期周围常有晕环水肿带包绕,吸收期病灶周边脓壁形成,见完整的壁包绕;T2WI为高信号,多房时可见低信号的间隔,高信号脓腔中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区;动态增强后,增强的脓壁如花环状,肝脓肿早期在脓壁尚未完全形成时,与肝淋巴瘤鉴别困难,可通过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复查或穿刺活检鉴别。
胆管细胞癌:动态增强扫描可鉴别,胆管细胞癌增强扫描早期无明显强化,病灶可有延迟强化,与淋巴瘤的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可鉴别;胆管细胞癌周围有肝萎缩,肝内胆管扩张。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复发潜能的间叶源性肿瘤,IMT瘤内的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多呈不均匀延迟强化,实质上为病灶的粘液胶原化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持续上升型,较淋巴瘤强化明显。
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可形成假包膜,增强扫描为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肝腺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CT平扫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周围可发生脂肪变性,见低密度环,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低。
FNH:平扫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组织外,肿块的实质部分均匀强化,中央瘢痕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器呈延迟强化,呈“星芒状”。
疾病概况:肝脏淋巴瘤分为原发性(PHL)和继发性,原发性罕见,弥漫大B是其主要类型,起源于肝脏、无肝外侵犯及淋巴结肿大,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继发性相对于原发性多见,常有肝外病灶及非引流区淋巴结肿大,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比例差异不大。
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消瘦和夜间盗汗,即淋巴瘤的“B症状”。
影像表现:1)密度、信号大多均匀,合并出血、钙化、坏死等少见;2)MRI病灶信号不一,T2WI呈低、等或中等信号,T1WI呈低信号,CT平扫呈低密度,乏血管肿瘤,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或进表现为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少数表现为边缘强化(由于邻近肝实质受侵引起的脉管炎),无论是原发或继发,多发病灶或单发病灶;3)血管从肝脏占位病变穿过而无明显狭窄、被包绕受等侵犯改变时,即“血管漂浮征”。
医院(南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医院。医院放射科是首批国家级影像专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多名成员担任省市放射学会常委、委员和青年委员。科室拥有一系列先进设备,有6台CT,4台MRI,包括飞利浦层螺旋CT、西门子64排双能量CT及西门子Skyra3.0T磁共振等。科室注重科研工作,获得科技成果《弥散加权成像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等10多项,通过科技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的水平,获东莞市科技进步奖9项,目前还有多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声明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对所引用文献或其他作品的描述和观点不代表本站已经证实或赞同。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为学习目的阅览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学习以外的目的,拜耳不承担相关责任。
长按